遗民

《国画的细节》 73 : 郑思肖的墨兰何以无土露根显风骨?

郑思肖(1241—1318年)的名字和号深刻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场与情感寄托。他原名不详,南宋灭亡后改名“思肖”,其中“肖”字暗指赵宋皇室,意为不忘故国,彰显对南宋的忠诚与怀念。同时,他自号“所南”,因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面向南方而坐,这一行为不仅是一种习惯,更是一种

墨兰 国画 遗民 郑思肖 墨兰图 2025-11-16 09:59  1

唐.总章徙民:公元669年高句丽遗民迁徙与大唐疆域整合

总章二年(公元669年),春寒尚未褪尽,从辽东平壤到中原洛阳的官道上,一支支绵延数十里的迁徙队伍正缓缓前行。队伍中既有步履蹒跚的老者、怀抱婴孩的妇人,也有面带疲惫的青壮年,他们身着粗布衣裳,背负简陋行囊,眼神中交织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未知的迷茫。这是大唐平定高句

高句丽 遗民 徙民 高句丽遗民 遗民迁徙 2025-11-15 04:48  3

红楼梦溯源 曹雪芹《废艺斋集稿》载“祖藏柳本十二卷,习其跌宕法”;《柳下说书》为冒辟疆、杜濬等遗民集团集体创作的表演底本

法国国家图书馆藏《柳麻子话本》(编号:Chinois 3987),《柳下说书》为冒辟疆、杜濬等遗民集团集体创作的表演底本,《柳下说书》 中国国家图书馆 曹寅藏书印“楝亭秘玩”证实曹寅系统收藏柳话本,

遗民 十二卷 冒辟疆 柳下说书 藏柳 2025-10-23 06:37  2

石涛的每一个字号,都是时代的烙印,或者灵魂的光芒

“只有起错的字,没有叫错的号”,本质是 “号即主体与世界的真实对话”—— 每个号都对应着特定的社会关系场域与精神追问,既是他对 “我是谁” 的社会学回答,也是对 “如何存在” 的哲学回应。从社会学的 “身份策略” 到哲学的 “存在确认”,这些号构成了一部石涛的

灵魂 石涛 遗民 苦瓜 苦谛 2025-10-10 01:26  3

程在芬张雪峰倒了但不是累倒的是被自己人抬

昨天看见那条“禁止关注”的提示,我第一反应不是惋惜,而是心里一紧。一个能把复杂话题讲得让人听明白的声音,突然被静音,这种空白比任何轰动都更让人不安。说实话,我身边不止一个家长因为他改变过孩子的志愿方向,也有朋友因为他的几句狠话在朋友圈里疯狂转发过好几次。可今天

张雪峰 虚假宣传 遗民 学院派 试课 2025-09-28 23:36  3

遗民日记:一位晚明士绅的挣扎

顺治三年春,嘉定士绅侯岐曾的兄长因抗清罹难,死里逃生的他自此以“半生道人”之名撰写日记,“以备后人稽考”。身为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,侯岐曾将“奉母保孤”视作余生重心,日常里诗书游戏不过是乱世中短暂的慰藉,就连与疟疾的抗争亦无成效。清廷的打击步步紧逼,侯岐曾竭力调

日记 遗民 常建华 晚明士绅 遗民日记 2025-09-26 08:00  4

秦朝二世而亡:辉煌帝国陨落的最终原因!
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,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——秦朝。这个庞大的帝国疆域辽阔,制度先进,本应开启一段长治久安的历史,然而仅仅过了15年,公元前207年,秦朝便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轰然崩塌,二世而亡。秦为何如此迅速地失去天下

遗民 秦朝 胡亥 扶苏 秦朝二世 2025-09-21 10:58  7

傅山的艺术人生(二十九)丹枫阁记:遗民精神与笔墨革命巅峰合璧

作为傅山盛年书法的代表作,《丹枫阁记》不仅是其艺术成熟期的标志性作品,更浓缩了这位明代遗民在时代洪流中的精神轨迹。这件纸本行书作品以 28.4cm×139cm 的篇幅,将文学叙事与书法语言熔铸为有机整体,成为解读傅山艺术生平与美学思想的关键节点。​

革命 艺术人生 遗民 傅山 丹枫阁 2025-09-16 03:01  7

论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中“鸟”的造型特征与情感象征

八大山人(朱耷,约1626—1705)作为明末清初“四僧”之一,其写意花鸟画以孤高冷逸、简拙奇崛著称,尤以其笔下独特的“鸟”形象最为引人注目。本文聚焦于八大山人花鸟画中“鸟”的造型特征,结合其明皇室后裔的身份背景、国破家亡的生存境遇与遗民心态,系统分析其“鸟”

造型 遗民 花鸟画 朱耷 八大山人 2025-09-16 18:07  4

方氏红学|《红楼梦》牙牌令:一场遗民血宴中的文明圣战

通过对刘姥姥与园中女子牙牌令词的符号学解码,本文揭示:刘姥姥之“俚语”实为对满清政权(“金钱鼠尾”发式、“八旗”军事)的极端戏谑与诅咒;而黛玉、湘云、宝钗等人之“雅词”则是坚守南明正统(“日月双悬”)、寄托海外复明希望(“三山半落”)的诗意宣言。这场宴席是文化

遗民 红学 圣战 牙牌令 血宴 2025-09-08 17:19  7